先来说说美菲这次所谓的“海上合作活动”。每当“自由印太”这个词一出现,我想大家都能预料到接下来将发生什么。
美国频繁使用这一旗号介入地区事务,目的无非是为了显示其在亚太地区的存在感。这一次,他们居然带来了“卡尔·文森”号航空母舰,让人眼前一亮。
不过,别急着惊叹,这艘航母的出现更多是象征意义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从军事实力来看,“卡尔·文森”号并没有带来太多实际威胁,更像是一场例行的示威罢了。
它的到来,对菲律宾而言是某种形式上的安慰——在当前紧张的地缘环境下,有个“靠山”似乎心理上更踏实。然而,对于美国来说,这不过是一次“打卡”活动,对此它们心知肚明。
美菲军演中,一位主角便是菲律宾的那两艘军舰,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“安东尼奥·卢纳”号护卫舰。
乍一听名字气派非凡,其实也不过如此。菲律宾对这艘新型护卫舰寄予厚望,称其为海军现代化的象征。
然而,现实总是骨感的,“安东尼奥·卢纳”号其实是一个“半成品”,关键设备如垂直发射系统和近防炮,仅仅是“适装未配”,就像一台配置豪华却缺少核心组件的电脑。
另一艘“博尼法西奥”号就更显岁月痕迹。这艘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老古董原是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主力舰,但随着时间推移,早已不复当年之勇。
2016年转交给菲律宾时,甚至拆除了近防武器系统,只剩下一门76毫米主炮,可以说几乎没有实际战斗力。这样的装备水平,何谈真正的军事威慑?
在这一片看似热闹的军事表演背后,不得不提及菲律宾在其中扮演的微妙角色。作为美国在亚洲的重要盟友,菲律宾一直尝试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。
美菲军演被解读为一种姿态,向外界展示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坚定立场。然而,这种“姿态”的有效性令人质疑。
菲律宾媒体将此次军演形容为应对中菲关系紧张的一种措施,但实际上,美国的出场更多是为了其自身在印太地区的利益。在拜登政府即将“谢幕”之际,美方希望延续其在该区域的影响力,维持政策的稳定性。但对于菲律宾而言,通过与美国的军事合作,能否真正提高其在南海的地位,恐怕还不能打包票。
总的来说,菲律宾以为找到了“大树”,但实际上,这棵“大树”倾斜的方向可能并不是菲律宾所希望的。短期内,这种联合演习或许能带来一些安全感,但从长远来看,菲律宾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是否会因此增强,仍旧是个未知数。